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直臂机)中的继电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控制系统与高功率执行部件(如电机、电磁阀、液压泵等)之间的关键接口和智能开关。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信号控制大负载(功率放大与接口):
*直臂机的操作面板(地面控制台或平台控制盒)产生的控制信号(按钮、开关、手柄输入)通常是低电压、小电流的电子信号。
*驱动臂架伸缩、旋转、行走、升降等动作所需的电机、液压电磁阀、泵站电机等设备功率很大,需要高电压(如24V,48V直流或更高)和大电流。
*继电器充当桥梁。控制面板的微弱信号输入到继电器的线圈端,产生磁场吸合内部的触点。这些触点就像开关,但能直接接通或断开流向大功率负载的强电流电路。这样,操作员的一个小动作就能安全、可靠地控制巨大的机械力量。
2.逻辑控制与功能实现:
*直臂机的动作往往需要复杂的逻辑组合(例如,必须先放下支腿才能举升臂架;平台升降时行走可能被禁止)。继电器(特别是多个继电器组合或与PLC配合)是实现这些互锁逻辑的基础元件。
*通过继电器的常开(NO)、常闭(NC)触点的不同组合连接,可以实现“与”、“或”、“非”等基本逻辑功能,确保设备按照安全规程运行。
3.安全保护的元件:
*直臂机配备众多安全传感器:水平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幅度/高度限位开关、过载传感器、紧急停止按钮、平台门锁开关等。
*这些传感器的信号通常直接或间接控制安全继电器或参与安全回路。
*当检测到危险情况(如超载、倾斜过大、到达极限位置、急停按下、门未关好),相应的传感器会动作,触发继电器断开其触点,从而立即切断相关危险动作(如举升、伸缩、旋转)的动力源主电路,强制设备停止或进入安全状态。这是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一道电气防线。
4.多点操作与信号路由:
*直臂机通常有地面和平台两个控制点。继电器网络负责在这些控制点之间切换控制权(例如,“地面/平台”选择开关),并将操作指令正确地路由到相应的执行机构。
5.电气隔离保护:
*继电器的线圈电路(控制侧)和触点电路(负载侧)在物理上是隔离的(只有磁耦合,没有电连接)。
*这种隔离非常重要,它能:
*保护低压、精密的控制电路免受大功率负载侧可能产生的电压尖峰、浪涌电流或电气噪声的干扰和损坏。
*防止负载侧的故障(如短路)影响到控制侧,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结来说,直臂机继电器的作用是:
>将来自操作员或控制系统的微弱指令信号,安全、可靠地转换为能够驱动大功率执行机构(电机、电磁阀等)的强大开关动作。它不仅是实现各种复杂动作功能的“肌肉开关”,更是构成安全保护回路、执行关键互锁逻辑、提供电气隔离、实现多点控制的“神经”和“安全卫士”。没有可靠的继电器系统,直臂机的安全、和多功能操作就无从谈起。
(注:现代直臂机越来越多地使用PLC和固态继电器/接触器,但基本原理和作用——小控大、逻辑、安全、隔离——仍然是相通的。继电器,无论是电磁式还是固态式,其功能定位不变。)
关于直臂机的噪音标准,需要明确一点:没有一个单一的、统一的“直臂机噪音标准”数值。噪音限值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
1.直臂机的具体类型和用途:“直臂机”这个名称比较模糊,可能指代多种设备:
*工程机械类(常见):例如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这类设备通常有相对明确的标准。
*健身器材类:例如某些带有直臂结构的力量训练器械。
*其他工业设备:如某些物料搬运设备或机械臂。
不同类型的直臂机,其噪音标准截然不同。
2.适用的法规和标准体系:
*:如ISO(化组织)标准。例如:
*ISO15744:规定了手持式非电动工具噪音测试方法(可能不直接适用,但方法有参考价值)。
*ISO3744:规定了使用声压法测定噪声源的声功率级(适用于很多机械)。
*ISO11201:规定了在操作者位置(如驾驶室)测定噪音声压级的方法(对工程机械尤其重要)。
*国家/地区标准:
*中国:GB16710《土方机械噪声限值》是标准,规定了各类土方机械(可能涵盖高空作业平台等)的司机位置噪音限值和机外辐射噪音限值(声功率级)。具体限值根据机器的功率大小、类型、生产日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限值要求)而不同。例如,对于功率在55kW以下的液压挖掘机、装载机等,司机位置噪音限值通常要求低于80dB(A),机外辐射噪声限值要求低于103dB(A)甚至更低(取决于阶段)。高空作业平台通常参照类似标准或更具体的行业标准。
*欧盟:需符合CE认证要求,涉及机械指令(2006/42/EC)和噪音排放指令(2000/14/EC)。后者对特定类型的户外设备规定了声功率级和声压级限值。例如,欧盟StageV排放标准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噪音也有严格要求,机外辐射噪音限值通常在96-107dB(A)范围(具体看功率和类型),操作员耳边噪音通常要求低于85dB(A)。
*美国:OSHA(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主要规定工作场所的暴露限值(如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值不超过90dB(A)或85dB(A),取决于行动水平),而不是设备本身的出厂噪音限值。设备噪音需满足ANSI等标准或州/地方法规。
*行业/企业标准:制造商可能有更严格的内控标准。
3.测量位置和方法:
*操作员耳边噪音:这是的指标之一,关系到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通常要求在驾驶室或操作位置测量,目标是将8小时等效声级控制在70dB(A)到85dB(A)以下(具体安全限值依据各国职业卫生标准)。现代设计精良的设备应努力做到≤75dB(A)。
*机外辐射噪音(声功率级):影响环境和其他工作人员。以分贝(A)[dB(A)]为单位,数值更大(因为代表总声功率输出)。大型工程机械通常在95dB(A)到110dB(A)范围内。法规会规定具体限值。
*特定距离的声压级:如设备周边7米或15米处的噪音水平,常用于环境评估。
针对常见的情况——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
*操作员耳边噪音:制造商的目标通常是控制在70-80dB(A)范围内,的设计可以做到≤75dB(A)。这需满足职业健康标准(如中国GBZ2.2,欧盟指令要求)。
*机外辐射噪音(声功率级):根据功率大小和所遵循的标准(如GB16710,欧盟2000/14/EC),限值通常在96dB(A)到105dB(A)左右。具体数值需查阅设备铭牌或符合性声明。
*环境影响:在居民区或夜间施工,还需遵守当地的环境噪音标准(如中国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这规定了不同区域和时段的允许噪声级(如昼间60-70dB(A),夜间50-55dB(A))。设备本身的辐射噪音加上传播衰减后,需满足该要求。
针对健身器材类直臂机:
*这类设备通常没有像工程机械那样严格的法定出厂噪音限值标准。其噪音控制主要依靠制造商的设计(如使用静音轴承、减震结构)来提升用户体验。
*健身房内的整体环境噪音需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或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单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在正常使用和维护下,通常在60dB(A)到75dB(A)范围内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过高的噪音(如>80dB(A))会引起投诉。中国行业标准如QB/T3912(健身器材通用安全要求)或JB/T12218(固定式健身器材)可能包含对异常噪音的限制条款,但主要关注安全而非具体分贝值。
总结与关键点:
1.无统一值:不存在一个简单的“直臂机噪音标准”数值。
2.看类型和用途:工程机械类(高空平台)有较明确的法规限值(操作位<85dB(A),机外辐射噪音约96-105dB(A));健身器材类主要靠设计控制(期望值<75dB(A))。
3.遵标准体系:必须依据设备销售地的强制性标准(如中国GB16710,欧盟噪音指令)。
4.明确测量点:操作员耳边噪音和环境辐射噪音限值差异巨大。
5.实际值受多因素影响:设备新旧程度、维护状况、工作负载、环境背景噪音、测量方法等都会影响实测值。
因此,要了解特定直臂机的噪音是否符合标准,准确的方法是:
*查阅设备铭牌和符合性声明/检测报告:制造商必须标明其符合的相关噪音标准及限值。
*参操作手册:通常会提供噪音水平信息。
*了解设备使用地的法规要求:特别是职业健康和环境噪音标准。
*进行噪音检测:如果需要验证或评估实际影响。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理解直臂机噪音标准的复杂性和关键考量因素。
升降机(电梯)应急照明系统是保障乘客在电力中断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的关键安全装置。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自动切换、独立供电和持续照明这几个原则:
1.组件:
*蓄电池:这是应急照明系统的“心脏”。通常使用免维护的铅酸电池或镍镉电池,安装在电梯轿厢顶部或电梯井道内易于维护的位置。它的容量设计必须确保在断电后能提供足够长时间的照明。
*应急照明灯具:通常采用、长寿、低功耗的LED灯。它们被战略性地安装在:
*电梯轿厢内:照亮整个轿厢内部,重点是操作面板区域和轿门。
*电梯层站入口:在每个楼层的电梯召唤按钮面板上方或旁边,照亮候梯区域和层门。
*充电与控制电路:
*充电器:当电梯主电源正常时,该电路持续为蓄电池充电,使其保持满电状态。充电电路通常设计为恒压充电模式,防止过充损坏电池。
*检测与切换电路:这个智能模块持续监测电梯的主电源(通常是380V/220VAC)。一旦检测到主电源电压低于某个设定值或完全消失,它会在极短时间内(通常要求小于0.5秒)自动将应急照明灯具的供电从主电源切换到蓄电池的直流电(通常是12VDC或24VDC)。
*控制逻辑:确保只有在主电源失效时才启用应急照明,主电源恢复时自动熄灭应急灯并恢复充电。
2.工作流程:
*正常状态(主电源有电):
*轿厢和层站的应急照明灯具通常处于熄灭状态(有些设计可能有微弱的待机指示灯)。
*充电电路工作,持续为蓄电池进行浮充,保持其满电待命。
*紧急状态(主电源中断):
*检测电路瞬间侦测到主电源失效。
*切换电路立即动作(<0.5秒),切断灯具与主电源的连接。
*切换电路同时接通灯具与蓄电池的连接。
*应急照明灯具自动点亮,由蓄电池提供直流电源。
*蓄电池释放储存的电能,驱动LED灯持续发光。
3.关键性能要求:
*自动切换速度:必须极快(<0.5秒),避免乘客陷入黑暗恐慌。
*独立供电:应急照明系统必须独立于电梯的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即使电梯不能运行,灯也必须亮)。其线路通常也与普通照明分开。
*足够亮度:应急照明必须提供足够的照度(通常要求轿厢内操作面板处不低于50勒克斯,地面不低于5勒克斯),让乘客看清按钮、轿厢内部、层门位置以及任何安全指示。
*持续照明时间:法规(如中国的GB7588、GB/T24474,或国际的EN81-20/50)通常要求应急照明在断电后至少能维持1小时以上。具体时间可能因地区法规和建筑类型有所不同。
*覆盖范围:必须照亮轿厢内部所有区域以及每个层站的入口和召唤面板处。
4.安全设计考量:
*可靠性:元器件选择和质量控制要求高,确保关键时刻能正常工作。
*维护性:电池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通常每3-5年)。很多现代系统带有自检功能,能定期(如每月)自动模拟断电测试电池和灯具状态,并通过指示灯或远程监控报告故障。
*法规符合性:整个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测试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或地区的电梯安全规范和建筑电气规范。
总结来说,升降机应急照明就像一个时刻待命的“守护者”:
>它在主电源正常时“休眠充电”,一旦主电源中断,便能在眨眼间(<0.5秒)自动唤醒,依靠预先储备在独立蓄电池中的电能,为困在轿厢内或正在候梯的乘客提供至关重要的1小时以上安全照明。这种快速响应和独立供电的特性,有效消除了电梯断电时的黑暗恐慌,为乘客争取了宝贵的等待救援或有序疏散的时间,是现代电梯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
这种设计确保了即使在不利的电力故障情况下,电梯环境内仍能维持基本的视觉引导和安全保障。